高、中、低频的范围,乐器及人声重要频率范围

发布时间:2023-02-17
       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。所谓的声音频率,就是发声源的振动频率。频率的单位是赫兹(HERZ,以证实电磁波存在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名字命名),也就是1秒内振动的次数。大自然及人类可能制造出的声音,从1赫兹,到几十万赫兹,范围跨度极大,但并不是所有的声波振动,都是人耳能听到的。

人耳的可闻音域范围,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。20赫兹以下的声波,称为“次声波”,能量很强烈时,身体可以感觉到(比如地震的时候),但耳朵是听不到的。能量极强的次声波甚至可以杀人。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“超声波”,人耳也听不到,但很多动物,如狗,蝙蝠,可以听到。人耳对高频的感知力会随年龄增长而衰减,所以幼年时几乎人人能听到2万赫兹的声音,但中年以后,很多人就只能听到15000赫兹甚至更低了,听不见极高频了。国外甚至有学生发明了一种以极高频讯号为铃声的手机,因为这种手机响铃时,只有年轻的学生能听到,年龄大的老师,已经听不到了。


       在人耳可闻的这个20-20000赫兹的音域范围内,大致来说,200赫兹以下,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“低频”。而再细分的话,50赫兹以下,是我们一般称为“极低频”的频段。这个极低频,对于喇叭系统而言,是非常昂贵的。因为小喇叭一般都无法播出这么低的低频,只有大喇叭,而且是优质的,昂贵的大喇叭,才能较好地重播出50赫兹以下的音乐信号。

       对于耳机而言,播出50赫兹以下的极低频,不费吹灰之力,你看看任何耳塞或耳机的频响指标,都会延伸到50赫兹以下。然而,BUT,我要转折一下,耳机播出来的极低频,是不够真实的。关键原因,是因为50赫兹以下的极低频,其实人是靠耳朵和身体共同感知的。也就是所谓“打心口”的低音,那就是极低频了。耳机只能把信号作用于人的耳膜,无法对人身体产生任何效果,所以耳机里听到的极低频,是不完整的,不够真实的。任何耳机都是如此,哪怕是大奥。

       自然乐器中,主要频率成分在200赫兹以下低频段的,有低音鼓、大鼓、低音吉他、低音提琴(DOUBLE-BASS)、电贝司等。另外,大提琴、男声、钢琴、吉他等的声音也有延伸到低频段的成分。举个例子,人说话的“鼻音”就在低频段内。加重低频段,会造成鼻音过于浓重。

从200-6000赫兹的中间频段,就是俗称的“中频”。(中频和高频的分野,没有一个业界统一公认的数值。)

中频段是自然音乐能量集中,重要的频段,也是人耳听觉灵敏的频段。可以说,高低频再好,如果中频出问题,就统统报销,毫无挽救余地。而中频如果好,高低频哪怕一塌糊涂,也往往可听。

       大体地说,如果说,低频影响的是声音的丰满度、混厚度、力度,那中频影响的就是声音的明亮度、清晰度和透明度。由于中频跨度很大,一般又被分为中频下段、中频上段。当然这个分界又是没有一个定规的。我个人觉得,1000赫兹以下可以归入中频下段,而4000赫兹以上可以称之为中频上段了。

大多数自然乐器的基音,是落在中频段。人声能量集中的地方,是500-1000赫兹。很多自然乐器的泛音,也主要落在中频段,比如吉他,泛音就主要落在2000-5000赫兹。中提琴、大提琴也是如此。

       我们平时所说的“齿音”,是在中频上段(或可称“高频下段”),大约6000-8000赫兹,能量集中。很多流行歌曲的录音,是经过激励器处理的,如果处理时把6000-8000赫兹能量加强过头,就很容易出现齿音过重。

影响距离感的敏感的频段是4000-5000赫兹。这个频段能量强,会显得音像距离听者近,而弱的话,会显得声音较远。

影响声音明亮度的,是2000-3000赫兹。这个频段能量弱,会显得声音暗淡,朦胧,发虚。能量强,则会显得声音过于明亮和温暖,甚至发楞。这个频段发挥正常的话,声音才会呈现出健康的明亮感。

       6000赫兹以上,一直延伸到大约2万赫兹,就是我们所谓的“高频”。几乎没有什么乐器的基音落在高频段,简单地说,高频段都是各个乐器的泛音。然而,[敏感词]不要小看了泛音。各种自然乐器的声音,听上去是否真实,能否把各种乐器一一区分开,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高频泛音,因为各种不同乐器的泛音频率成分的比例,是绝不相同的。电子合成器之所以能模拟出各种乐器的声音,就是靠模拟其高频泛音列。

特别出彩的,要算是所谓“极高频”,也就是12000-20000赫兹的讯号。我们听到的三角铁、铃、镲的高频泛音,就是典型的极高频。此外,长笛、短笛、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,甚至小提琴的高频泛音,也可以到达1万赫兹左右。所以高频延伸若不好,播不好1万赫兹以上的信号,对这些乐器的质感和真实音色,是损害很大的。


       后大家注意一点,这个20-200;200-6000;6000-20000赫兹的分法,是我比较支持的,但高中低频的分野,前面也提到了,并无一个举世公认的定规。如果在别处看到不同的分法,也很正常。



乐器及人声重要频率范围表


小提琴 200Hz~4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1~2KHz是拨弦声频带;6~10KHz是音色明亮度。

大提琴 100Hz~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3KHz是影响音色音色明亮度。

贝斯提琴 50Hz~1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1~2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。

长笛 250Hz~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5~6KHz影响的音色明亮度。

黑管 150Hz~6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3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。

双簧管 300Hz~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5~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;1~5KHz提升使音色明亮华丽。 大管 100Hz~200Hz音色丰满、深沉感强;2~5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。

小号 150Hz~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5~7.5KHz是明亮清脆感频带。

圆号 60Hz~600Hz提升会使音色和谐自然;强吹音色光辉,1~2KHz明显增强。

长号 100Hz~240Hz提升音色的丰满度;500Hz~2KHz提升使音色变辉煌。

大号 30Hz~2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100Hz~500Hz提升使音色深沉、厚实。

钢琴 27.5~4.86KHz是音域频段。音色随频率增加而变的单薄;20Hz~50Hz是共振峰频率。

竖琴 32.7Hz~3.136KHz是音域频率。小力度拨弹音色柔和;大力度拨弹音色丰满。

萨克斯管 600Hz~2KHz影响明亮度;提升此频率可使音色华彩清透。

萨克斯管bB 100Hz~300Hz是影响音色的淳厚感,提升此频段可使音色的始振特性更加细腻,增强音色的表现力。

吉它 100Hz~300Hz提升增加音色的丰满度;2~5KHz提升增强音色的表现力。

低音吉它 60Hz~100Hz低音丰满;60Hz~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;2.5KHz是拨弦声频。

电吉它 240Hz是丰满度频率;2.5KHz是明亮度频率3~4KHz拨弹乐器的性格表现的更充分。

电贝司 80Hz~240Hz是丰满度频率;600Hz~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;2.5KHz是拨弦声频。

手鼓 200Hz~240Hz共鸣声频;5KHz影响临场感。

小军鼓(响弦鼓) 240Hz影响饱满度;2KHz影响力度(响度);5KHz是响弦音频(泛音区)

通通鼓 360Hz影响丰满度;8KHz为硬度频率;泛音可达10~15KHz

低音鼓 60Hz~100Hz为低音力度频率;2.5KHz是敲击声频率;8KHz是鼓皮泛音声频。

地鼓(大鼓) 60Hz~150Hz是力度音频,影响音色的丰满度;5~6KHz是泛音声频。

镲 250Hz强劲、坚韧、锐利;7.5~10KHz音色尖利;1.2~15KHz镲边泛音“金光四溅”。

歌声(男) 150Hz~600Hz影响歌声力度,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,增强力度。

歌声(女) 1.6~3.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,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。

语音 800Hz是“危险”频率,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“硬”、发“楞”

沙哑声 提升64Hz~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。

喉音重 衰减600Hz~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

鼻音重 衰减60Hz~260Hz,提升1~2.4KHz可以改善音色。

齿音重 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。

咳音重 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(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)


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到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
扫一扫